历史现场教学 | 漫步粤北明珠 重拾历史记忆

Body
秋风起兮白云飞,粤北明珠韶关正凉爽宜人。11月9日至11日,中文系(珠海)近四十名师生赴韶关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历史现场教学活动。
韶关市位于广东省北部,北江上游,“唇齿湘、江,咽喉交广”。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韶关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活动的重要地区,与江西赣州、湖南郴州并称为中国的“红三角”。灿烂的红色历史,为韶关留下了诸多红色遗存。而作为地球同纬度地区最绿的区域和众多粤北移民的家族发源地,韶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同样引人入胜。
温光辉历史 传革命精神
首站,我们参观了北伐战争纪念馆,馆前的庭院里,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庄严地矗立于蓝天之下。韶关作为孙中山先生两次督师北伐的大本营,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同学们在纪念馆内参观,通过照片、文字和雕像等历史资料,对先辈们革命的艰辛和光辉业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山先生手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十字校训所传达的责任感、使命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接着,我们前往中共粤北省委五里亭旧址进行了参观。这里的池塘、溪流、农田、树木、道路等,成为那段历史的无声“讲述者”。当同学们了解到当年粤北省委书记李大林由于叛徒出卖在五里亭被捕时,无不为先烈们大无畏的精神所感动。


探古寨狮岩 叹古人智慧
10日早上,我们来到了位于石塘村的双峰寨。这城堡外形略呈长方形,堡内面积约有一个足球场大。据说其墙体全部用石灰石及青砖再加上糯米浆、黄糖、石灰浆及桐油砌成。同学们在城墙走廊的炮眼远眺,前方一马平川,任何一个目标都尽入眼底。墙砖上可见大地主们为宣示所有权所刻字迹,但谁能想到它后来竟成了红色堡垒、发生了农民暴动中最伟大的战斗——震撼粤北的双峰寨保卫战。寨子的奇巧设计可供人欣赏,而革命先辈们的智慧与美德更令人敬仰。

在双峰寨里感受了近百年前先辈们的智慧后,我们又赴“石峡文化”的发祥地曲江,寻找那源自远古的先民——马坝人的踪迹。马坝人遗址远观如狮伏地,头低尾高。山中溶洞纵横交错,上下相通,底层终年积水,水清且洌。前山主洞是“马坝人”化石出土地点。后山有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曾居住过的招隐寺和大型的石灰岩溶洞,洞内对马坝人的劳动、生息和繁衍的复原图让人不禁对先民们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无穷智慧生出惊叹与骄傲之情。
观灿烂丹霞 品市井人情
丹霞,是具有神奇力量的自然给中国这片土地特别的情意。韶关丹霞山更是举国闻名,她如同天空朝着韶关这片土地,摁下的一枚传世印章。韶关丹霞山是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素有“露天地质博物馆”之称。丹霞山集雄、险、奇、秀、幽于一身,超凡脱俗,别具一格。在丹霞山群中行走,丹山碧水相映成趣,虽腿脚酸软,但亲近自然之乐让人对此甘之若饴。

曲江风度自翩翩,罗刹桥边泊画船。百年东街以有百年历史的南洋骑楼为建筑风格,通过保留老街区原有风格风貌和传承历史文化的方式,把百年东街打造成大型滨江商业风情步行街。夕阳西下,漫步江边,孩子们在此嬉戏,大人们在此闲谈,人情味浓。愿这百年东街的重修能再现韶关东堤北路过去百年商业的繁荣。
往事越千年,曲江有遗篇。被誉为“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的唐朝宰相张九龄正是韶关市曲江县人,同学们到其纪念馆进行了参观,为一代名相之鞠躬尽瘁深深动容。作为深具影响力的文化名人,张九龄是有社会责任、有政治见解的政治家,同时也是充满了悲悯情怀、对人生和社会有透彻感悟的诗人。他兼济天下的价值取向和守正中和、随缘自适的文化心态,外化为“九龄风度”,他的诗歌正是其人生意蕴和精神风度的艺术凝聚和形象展现,直接影响了盛唐士夫文人的审美理想和诗歌创作,值得我们中文人挖掘、传承和发扬。而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一生更是我们中国青年人应当努力追求的人生。

通过此次韶关历史现场教学,同学们也成为了“见证”韶关历史的人,虽然不能亲身参与历史,但触摸历史、铭记历史,永远为时不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本次出行无疑让同学们对腹中书卷、人文历史、自然生活有了更深的体悟,也对未来之路有了更明确的方向。作为有理想、有格局的中文人,我们将不忘历史、热爱生活、砥砺前行,书写属于我们的时代诗歌。
